浏览次数: 信息来源:池州市文化和旅游局 发布时间:2022-05-05 16:55 |
贵池清溪塔,即“妙因塔”,坐落于池州市城区流坡村清溪组清溪河故道与长江入口处,地理坐标:东径117°30'02.4"、北纬30°41'10.2",西南方向与百牙山塔遥遥相望,形成一城双塔。据清乾隆《池州府志》、清光绪《贵池县志》载: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池州府知府钱槚主持始建妙因塔,历经方遂、章尧相、黄流芳、李思恭多任知府,至万历四十年(1612)知府金本高任时迄工。塔旁原有妙因禅林,清咸丰年间兵燹。
该塔呈七层八角楼阁式,通高55.7米,主体砖石结构,塔砖按池州府定制的规格由各窑署名烧制而成,有张玉造、吴文造、涂堂造等。塔底层筑砌低矮八边形台基,塔基上砌筑塔体,塔边角砌立砖柱,塔外设置塔檐,以砖雕斗拱撑托,上盖筒瓦。塔底平面呈正八边形,边长4.61米,塔径12.15米,周边长37.69米;塔基设砖制须弥座,束腰处有砖雕;开设三扇拱门,塔正门朝南,正门门洞上方镶嵌砖雕横匾,楷书“妙因塔”三字塔名,落“万历辛丑(1601)端阳立”款;东、西面各开一门,穿过拱门直抵塔心室;塔心室设壁龛,内嵌佛像(今无存);穹窿式收顶。塔体二层至七层形制与底层大同小异,均设拱门、盲门、拱窗、穹窿顶,塔七层设置木质顶撑,顶托塔刹;但塔体每层规格大小不一,自底向顶逐层渐收,比例协调、收分恰当,每层塔身高5米多,顶高5至7米不等。上塔通道设在东西两侧壁内,花岗岩石阶或砖阶作壁内折上式,每层台阶25至29级不等,共159级台阶,其中一至四层登塔路线采取“脱节螺旋”方式,五至六层运用逆时螺旋踏跺。每层回廊与塔梯通道采用叠涩法与砖券方式,使塔外壁与内壁连为一体。层层设壁龛,内嵌佛像(今无存)。塔体镶嵌留存多块碑刻、题记,内容为当朝官员职务、姓名及设立时间。明崇祯十五年(1642)夏,该塔塔刹遭雷击毁,塔身无恙;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军队炮击清溪塔,该塔北部迎江面小面积坍塌,残留弹痕数十处;1982年原贵池县人民政府简易维修了塔门砖券、外塔壁与覆钵形塔刹;2002年池州市人民政府抢救维修了塔心室佛龛、塔檐、塔顶,更换了灰筒瓦,并安装了霓虹灯,增设了避雷等设施;2019年安徽省人民政府拨款对其整体修缮,并修复了该塔塔刹。
贵池清溪塔是江南地区明代砖石制作技术和佛塔砌筑技术鼎盛时期的作品,体现鲜明的时代建筑风格,系地方政府主持督造的大型公共地标性建筑,成为池州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标志性建筑。该塔是儒、释、道三种文化交融的产物,系长江沿岸规模较大的七级浮屠,兼备佛塔、风水塔双重文化属性,具有舟船航行标志实用功能。该塔体量庞大,气势磅礴,设计精巧,造型优美,建造精湛,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民族特色并加以发展,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研价值。该塔坐落于长江岸边,与优美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明清以来,许多文人雅士登临该塔,抒情赋咏,留下许多珍贵的诗篇,如清代曹殿奇《清溪塔》诗:“嶙峋高塔倚遥天,拾级凭临俯大千。雁影下投秋浦树,渔歌遥带杜湖烟。青苍岚影桥边合,浩渺江流槛外旋。犹忆故人天际去,峭帆几片断云悬”,“清溪夜月”成为古池州十景之一。1998年5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国务院公布其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